标签归档:团队管理

成熟管理者眼中的「异类」

在技术团队的管理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与众不同的人,他们或许观点独特、行事风格特立独行,或许不擅社交、不善表达。作为管理者,应该如何看待和对待这些「异类」员工?

所谓的「异类」只是站在我们的角度来看的,根据员工的行为表现和团队影响,大致可以分以下的 5 类:

  1. 特立独行型:这类「异类」员工往往有自己独特的工作方式和处事风格,不太愿意随大流,喜欢标新立异。他们通常有很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给团队带来新的视角和思路。但同时,他们也可能不太擅长团队协作。
  2. 专业领域型:这类「异类」员工在某一专业领域有极高的造诣,是团队的领域专家。他们对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极高的要求和热情投入,但可能对团队的其他事务不太感兴趣。
  3. 性格气质型:这类「异类」员工的个性比较鲜明,可能是性格孤僻、不善言辞,也可能是个性张扬、言语犀利。他们在团队中可能显得格格不入,容易产生误解和矛盾。
  4. 行为习惯型:这类「异类」员工在工作中可能有一些特殊的行为习惯,比如工作时间特立独行、沟通方式比较直接等。这些习惯可能与团队的工作节奏和沟通方式不太一致,容易引起不适。管理者需要通过交流和反馈,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团队的影响,并逐步进行调整。
  5. 价值观念型:这类「异类」员工的价值观念与团队的主流价值观存在一定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体现在工作态度、职业操守等方面。

以上分类并非互斥,一个「异类」员工可能同时具有多个类型的特征。

以上类型的同学我们都有可能遇到,特别是技术团队管理过程中尤为明显,那作为一名成熟的管理者,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需要拥有一颗开放和包容的心,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挺难的,因为这是与人性在拉扯。

人,生而不同,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和特质。「异类」员工的存在,恰恰体现了团队的多元化,他们为团队注入了不同的思想和视角。对于他们的特质,我们应该予以尊重和欣赏,而不是简单地把他们定义为「问题员工」。

但同时,管理者也需要有原则和底线。团队协作时,如果「异类」员工的言行举止严重影响了团队的正常运转,对业务目标的达成造成负面影响,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及时干预。这就要求我们要事先厘清团队的规则和红线,并且要把对员工的要求心中有数,这是我们应尽的职责。

那红线是什么?我理解红线包括以下 5 个:

  1. 价值观红线:违背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持有与公司文化完全相悖的价值理念。
  2. 原则红线:违背基本的职业操守和个人品德,如欺诈、泄密、剽窃等。
  3. 规则红线:严重违反公司和团队的规章制度,屡教不改,对团队秩序造成恶劣影响。
  4. 绩效红线:工作严重不达标,绩效长期低下,且没有改进的意愿和行动。
  5. 行为红线:言行举止严重影响团队氛围,或者影响团队的整体执行力,或给公司声誉造成负面影响。

作为管理者,需要全面了解每一个「异类」员工的特点,因人而异地进行管理和引导,发挥他们的优势,帮助他们克服弱点,让他们在团队中找到合适的位置,为团队创造更大的价值。同时,也要持续塑造团队文化,营造包容、开放、互信的团队氛围,让「异类」员工感受到团队的温暖和力量,愿意与团队共同成长。

在面对这些同学时,我们先厘清是不是我们的胸怀问题,看看是否是我们的胸怀不够开阔,是否没有给予员工足够的包容和理解;有没有把规则讲在前面,有没有把要求讲在前面?有没有给员工改进的机会和空间?如果确定不是胸怀问题,规则和要求都讲了,并判断他确实改不了,那就需要处理了。

在处理「异类」员工时,我们需要区分两种情况:

一个是是否是触了红线,是否是不能原谅的,那是就只有一条路了,离开这个公司,这里对大家都负责任的做法。

另一个是没有触及红线,只是理念的不一致,或者你们之间无法合作,在认知上无法达成一致,但是其人确实有能力,只是和你不太匹配,那么建议转岗或者换个地方试试。

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领导风格,可能更能激发员工的潜力。调岗也能让员工获得新的成长机会,开阔视野。

这些处理过程中,我们都需要与员工充分沟通,了解员工的想法,对员工的能力和特点有全面的认识。调岗决不能成为管理者推卸责任、逃避问题的借口。如果调岗后问题仍然存在,管理者就需要反思是否是自身的管理方式出了问题,是否给了员工足够的支持和指导。

在团队管理过程中遇到「异类」员工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也是一个管理者成熟的必经之路。

本着善良之心,做周全之举,事不过三

不只是数字:深入解析年终奖背后的逻辑

  1. 周期性:工资通常按周期支付,最常见的周期包括每周、每两周、每月或半月一次。这种周期性支付帮助员工规划他们的长期和短期财务需要。
  2. 合同性和法律保护:工资的数额通常在员工合同中明确规定,这使得工资成为雇佣关系中双方约定的法律义务。工资支付受到严格的法律保护。雇主通常被要求在特定的时间内无条件支付工资,迟发或少发工资可能会受到法律的处罚。
  3. 税收征缴:工资收入通常是可征税的,雇主在支付工资时需要按照法律规定扣除相应的税款,包括所得税、社保和医疗保险等。
  4. 透明性:良好的工资管理要求具有透明性,这里的透明不是指对所有人透明,员工应该能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工资组成,包括基本工资、加班费、奖金等。

工资不仅仅是员工为其劳动力所获得的经济补偿,它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多重作用。

首先,工资是确保员工基本生活需要的关键。通过为个人和家庭提供必要的经济资源,工资支持了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和福利水平。这种直接的经济支持功能对于维持社会稳定和个人福祉至关重要。在更广阔的意义上,工资水平反映了社会对不同职业的经济评价和需求,它影响着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进而决定了资源在不同行业和职业间的分配。

其次,工资对于劳动力市场的调节具有中枢作用。它是激励机制的核心,可以影响员工的工作表现和生产率。一个合理并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结构能够吸引和保留关键人才,促使员工提升专业技能,并且激发创新。工资还可以作为一种反馈机制,通知员工他们的表现和努力被组织如何认可。因此,工资水平和结构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它们直接关联到员工的职业发展和职业满足感。

最后,工资在社会经济结构中起到了传递和分配收入的作用。工资收入的分配公平性是衡量社会经济正义的重要指标之一。工资差异过大可能导致社会不平等和矛盾的加剧,而工资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同步则有助于提高整体的生活标准,并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此外,工资水平的波动对消费者购买力有着直接影响,进而影响总需求、储蓄和投资,对经济活动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工资政策应当与经济政策协同发展,共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与社会福祉的提升。

奖金

相较于工资,对于奖金的逻辑不清楚的同学更多。

奖金通常是金钱形式的,旨在奖励员工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出色表现,或是激励未来的高绩效。

奖金的支付可以是预期的,比如年终奖、销售提成等,也可以是非预期的,比如特别奖励或意外利润分享。奖金可以是固定金额,也可以是与绩效指标挂钩的百分比额度。

其中年终奖是指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根据其全年经济效益和对雇员全年工作业绩的综合考核情况,向雇员发放的一次性奖金。

年终奖是奖金,和工资不同,他是一次性的,而且是根据大环境、公司效益和个人绩效考核情况综合考量的分配结果

奖金是一种激励手段,是建立在有劳有获、相对公平基础上的奖励,注意,这里是相对公平,如果是平均主义的公平,那是对努力工作且绩效优秀同学的最大不公平。

在 2010 年,马云的年终邮件中有提到明确的「奖励观」:「奖金不是福利,奖金是通过努力挣来的。它不可能人人都有的,也不可能每个人都一样。它不是工资的一部分,而是因为你的业绩超越了公司对你的期望值。

奖金不是福利,一定是根据公司效益和员工的具体表现来分配的,这里的关键词是公司效益、具体表现、分配。

对于奖金,我们需要对几个要素有清晰的认识:公司效益、个人具体表现和分配公平性。

首先,公司效益是决定年终奖池大小的基础。如果公司当年的经济效益不佳,或许连年终奖的发放都成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意识到年终奖并非理所当然,其前提是公司有足够的盈利来支配这部分额外的支出。

接着,个人具体表现的考核是确保奖金分配合理性的关键。一般而言,公司会根据我们的 KPI 完成情况、项目贡献、团队合作等多个维度来评估其年度表现。为了确保公平,这些评估标准应该是事先明确、透明,并且对所有员工一致适用的。多说一句,标准是透明的,但是评估是主观的。

最后,分配公平性是维持团队士气的重要因素。大家对年终奖的期待与其自身的付出紧密相关。如果分配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不公平现象,比如同样努力的员工因为非业绩因素(如办公室政治)而获得不同的奖金,这会破坏团队的凝聚力和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除了以上三个点,一些大一些的公司还会有部门绩效、项目绩效或奖金分配等。比如最近流出来的腾讯年终奖的情况,一些好的部门或项目其年终奖会比一般的部门多好几倍。

年终沟通

为了更好地沟通和管理年终奖,有一些建议或许可以帮助到技术团队管理者:

  1. 提前沟通: 年初就应该向团队明确年终奖的评定标准和分配机制,确保透明度,让员工知道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影响年终奖的结果。这其实有些理想化,一般的公司都会有一个年终奖分配的「潜规则」。
  2. 过程中的表现反馈: 定期与员工进行一对一的绩效回顾和沟通,帮助他们了解自己当前的表现并给予改进的指导,持续的管理好预期。
  3. 客观评估和主观绩效: 有一套公正、客观的绩效评估体系,尽量减少主观判断的干扰,但是对于绩效和最终的结果是主观的判断。
  4. 差异化奖励: 明确表达公司鼓励高绩效的文化,让员工理解奖金与个人表现的直接关联。
  5. 情感管理: 预见到可能会有不满情绪的出现,应该准备好如何处理员工的情绪反应,并给予合理的解释和心理支持。对于一线同学,尽量是至少 N + 1 层的年终沟通。

小结

从激励的逻辑来看,年终奖作为一种延迟满足的激励手段,充分利用了期望理论中的「预期」和「价值」两个构成要素。

当我们对于可能获得的年终奖持有预期,并对此投入更多的工作努力,因为这种潜在的奖励具有较高的价值。这种预期会激活我们的内在动机,驱使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追求卓越,从而实现个人的职业发展和提升工作绩效。

年终奖的期待也创造了一种正向反馈循环,即我们知道我们的额外努力不仅受到认可,而且会在年底得到实质性的奖励,这进一步加强了工作动力。

在更深层次的意义上,年终奖体现了公司对员工贡献的尊重和价值的认可,从而与员工建立起一种基于信任和相互尊重的关系。

这种关系超越了简单的工资交换,而是基于对员工全年工作的综合评价和公司整体成果的共享。

因此,年终奖不仅仅是一种物质上的奖励,更是一种精神上的鼓励,它传递了公司对员工的关怀和对团队努力的认可,这种认可在无形中强化了员工的自我价值感,激发了他们对于未来工作的热情和对组织的忠诚。

简而言之,年终奖既是对过去的肯定也是对未来的投资,它将个人的成就与组织的目标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促使个体与集体同步向前发展。

你是团队的明灯还是卡点?聊聊项目管理中的角色认知与常见问题

一个技术团队管理者在带团队过程中常常要「通过别人的手拿到结果」,常常要主动去改变一些事情,去完成一些公司或上级的要求,甚至要自己去做一些事情……

仔细回顾一下,有没有出现你的上级绕过你直接找你的下属来处理问题,而你一无所知,只有出了问题的时候才知道?有没有出现你发起了一个事情,任务已经交给下属/其它同事来跟进处理了,到截止时间,结果和你想象中的不一样?有没有出现你实在忍不住,亲自动手把那块代码写了,一边写还一边吐槽,也就十几分钟的事儿,跟他讲的时间都已经上线了……

如此种种,是不是很是亲切,经常会遇到。这到底是哪里出问题了呢?

如果把这些事项都当作一个项目来看的,这些项目中有三个主要角色:发起人(Sponsor)、负责人(Project Manager)和核心成员(Core Team Members)。上面的这些问题大多数是角色错位,职责分工不明确或者项目成员本身对于自己所在角色的认知不清晰导致的。

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三个角色,以及经常会出现的问题。

发起人(Sponsor)

发起人是项目的发起者,他们通常是公司的高级领导人或决策者,有权利和资源来推动项目的实施。他们的主要职责和特点包括:

  1. 确定项目的战略目标,并向所有相关方清晰地传达这些目标,一般不参与具体任务。
  2. 提供必要的资源和资金以支持项目的实施。
  3. 对项目有最终兜底责任,在必要时提供对项目的支持,解决可能对项目产生影响的问题和挑战。
  4. 监督项目的进度,确保其符合预设的目标和期限,在大方向上正确。

发起人通常是关键利益相关方,他们提供项目必要的资源和支持,并在决策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如果发起人的角色和职责没有被正确地理解和执行,可能会出现一些「坑」:

  1. 不清楚角色:发起人需要知道他们的角色和职责,包括为项目提供资源、支持、决策和领导。如果发起人对自己的角色不清楚,可能会导致项目的推进中受到阻碍。

  2. 缺乏参与:一般表现为撒手不管,把目标提了就不管了,作为发起人需要积极参与项目的关键决策,以确保项目的成功。如果发起人缺乏参与,可能会导致项目偏离目标,或无法解决关键问题。

  3. 过度干预:与上面的缺乏参与相反,发起人如果过度干预项目的日常运作,可能会导致项目团队的困扰,影响项目的效率。

  4. 缺乏支持:发起人需要提供项目所需的资源和支持。如果发起人不能或不愿提供足够的支持,可能会导致项目的进展受阻或者失败。

  5. 沟通不畅:发起人需要与 PM 和项目团队保持良好的沟通,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如果沟通不畅,可能会导致误解和冲突。

在上面的这些问题中,缺乏参与和过度干预是两个常见且严重的问题,这两个问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发起人可能因多种原因缺乏参与。这些原因可能包括时间和资源的限制,使他们无法深入参与每个项目;对团队的信任,使他们选择让团队自主执行;缺乏特定的技术或领域知识,使他们在技术性项目中保持距离;以及角色定位不明确,使他们不清楚他们在项目中的参与程度应该是多少。无论原因如何,发起人都需要保持对项目的关注,并定期与团队进行沟通和反馈,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发起人过渡干预的原因也有多种,概括起来为以下五点:

  1. 太想要: 发起人对项目结果的强烈期待可能促使他们深度介入每个环节,并且确保结果符合期望。
  2. 太着急: 发起人想快速拿到结果,这可能导致他们过度干预项目的进度,甚至可能在没有充分理解或考虑所有可能影响的因素的情况下,推动项目快速前进。
  3. 不放心: 如果发起人对团队的能力或执行力有疑虑,他们可能会更频繁地插手过程中的工作。
  4. 控制欲: 有些发起人有强烈的控制欲望,希望对每个项目细节都保持控制,这可能导致他们过度参与。
  5. 不知道: 如果发起人对自身在项目中的角色不明确,他们可能会尝试涉足所有任务,而非专注于他们应该完成的职责。

这样的过度干预可能会导致一系列问题。首先,它可能会打乱团队的工作流程和效率,因为过多的干预可能会导致团队成员混乱或者反复更改方向。其次,它可能会破坏团队的士气,因为团队成员可能会觉得他们的专业能力或决策权被忽视。再次,过度干预会阻碍团队成员的成长,特别是对于 PM,过度干预可能剥夺他们解决问题和独立决策的机会,从而限制他们的职业发展和成长。最后,过度干预可能会阻碍项目的进展,因为发起人可能会过于关注细节而忽视了项目的整体进度。因此,发起人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既要关注项目的进展,也要尊重和信任团队的工作。

负责人(Project Manager)

负责人直接对发起人负责,是项目策划和执行的总负责,是项目团队的领导者。

PM 的主要职责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 全面负责: PM 对项目的策划、执行和成功负有全责。PM 需要领导项目团队,完成全部项目工作,实现项目目标,满足客户需求。

  2. 目标设定与资源分配: PM 需要与项目发起人协商确定项目目标,并平衡项目的资源、时间和风险。PM 需要带领团队制定一个多个达成共识了的项目计划。

  3. 团队建设和沟通: PM 需要组建并领导核心团队,需要保持与团队成员的及时沟通,确保团队成员了解任务的背景和目标,以便高质量地完成任务。

  4. 项目监督和沟通: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PM 需要实时监控项目的进度,提供必要的指导,持续与团队和其他相关方沟通,以确保项目按照计划顺利进行。

对于 PM 来说,要达成上面的目标,必须要有强大的领导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决策能力,以及对项目管理的深入理解和专业知识。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作为 PM,可能会出现以下的一些问题,看看这些问题里面有没有自己的身影:

  1. 视角局限: 一些 PM 可能过于专注于执行任务,而忽视了他们作为领导者的角色。PM 不仅仅是执行者,他们需要负责项目的全面管理,包括规划、分工、监控和调整。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方式是提升 PM 的项目管理知识和技能,让他们了解到 PM 的职责远远超过了单纯的任务执行。

  2. 角色误解:  PM 的角色不仅仅是协调者,他们还是项目的领导者和决策者。他们需要对项目的成功负全责,而不仅仅是「拿到一个鞭子到处抽」。PM 需要理解他们的角色,并尊重他们的职责。

  3. 忽视相关方: 项目的成功不仅取决于项目团队的工作,还取决于与项目相关的所有方的合作。PM 需要理解并满足相关方的需求,与他们保持有效的沟通。否则,项目可能会因为没有满足相关方的期望而失败。

  4. 与项目发起人的沟通不足:  PM 需要与项目发起人保持密切的沟通,确保项目的方向和结果符合发起人的期望。如果没有有效的沟通,项目的结果可能会与发起人的期望存在偏差,导致项目失败。

核心成员(Core Team Members)

核心成员向 PM 负责,其职责是对项目目标的实现提供关键支持,通过其专业技能和决策能力,推动项目的成功执行并解决项目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其主要职责包括:

  1. 参与规划和决策: 核心成员通常会参与项目的规划和决策过程。可能需要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意见,帮助 PM 制定计划和做出决策。这个非常重要。
  2. 任务执行: 核心成员负责完成分配给他们的特定任务和工作。这可能包括设计、开发、测试、文档编写等各种任务。
  3. 沟通和报告: 核心成员需要与 PM 和其他相关方进行有效的沟通。需要定期报告工作进度和结果,以便 PM 可以对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4. 问题解决: 当项目遇到问题或困难时,核心成员需要积极找出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5. 质量保证: 核心成员需要确保他们的工作满足项目的质量标准。他们可能需要进行自我检查,或参与项目的质量保证活动。

核心成员在项目管理中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具体职责可能会根据项目的性质和规模有所不同。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有一些常见的和核心成员相关的问题,如下:

  1. 团队角色和职责不明确: 如果核心成员的角色和职责没有明确,可能会导致混乱和效率低下。核心成员应清楚了解他们在项目中的作用和期望。
  2. 团队成员技能不匹配: 如果核心成员缺乏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或经验,可能会威胁到项目的成功。确保核心成员具有执行他们角色所需的技能和知识至关重要。
  3. 团队沟通不足: 如果核心成员之间或者领导者与核心成员之间的沟通不充分,可能会导致误解和冲突。建立开放和有效的沟通机制至关重要。
  4. 核心成员过多: 如果核心成员过多,可能会导致沟通和协调变得复杂,影响项目的推动。合理管理核心成员规模和结构,或者建立有效的大型团队管理策略,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其它坑

对于这三个角色,我们常常会踩一些坑而不自知,或者明知道是坑也忍不住踩了进去。

首先,三个角色「发起人、负责人和核心成员」都有可能面临「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问题。这里最常见的表现是对当前所处的角色不清晰、对角色的职责不清晰,不知道应该是这样。为此,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以增强自己对项目管理的理解和自我认知。

其次,「知行不一」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在认知上没有问题或者问题不大,但是实际执行时却做不到,无法达到预期,可能是自我管理的问题,比如各种原因控制不住自己,一直想插手等等。这就需要我们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包括情绪管理、时间管理和责任管理。需要学会信任团队成员,允许他们犯错误并从错误中学习,而不是总是亲自介入。同时,也需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把宝贵的时间用在最重要的任务上,而不是溜进琐事的无尽轮回中。

第三个问题是「短视」,只想着解决了眼前的问题,搞乱了整个事情,搞乱了机制和整盘棋。这可能是因为过于关注眼前的问题,而忽视了整个项目的大局,或者为了短期内的效益而牺牲了长期的利益。这需要发起人、负责人和核心成员时刻记住,他们的决策不仅会影响到眼前的任务,也会影响到整个项目的运行。需要考虑每个决策的背后,不仅仅是短期的结果还有长期的影响。为此,需要学习并运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和工具,例如风险评估、影响分析等,以帮助更准确地预测每个决策的可能后果。

对于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我们都需要有耐心,用长沙话来说就是「耐得烦」,尤其是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多反思自己的决策,思考可能的后果,并努力做出最好的选择。此外,还需要在工作中积极合作,通过观察和学习来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认知。如果能够做到这些,那么项目就成功了大半。

最后,「独木不成林」,一个人能力终归有限,这是对个体力量的客观认识。即使一个人的技能极为出众,他的时间和精力也是有限的。我们需要与他人合作,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同面对挑战。通过团队的力量,我们可以实现那些单个个体无法达到的目标。

最后思考:如果把工作中这些事情都当作一个个项目来管理,思考一下,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你的角色是什么?你这个角色的职责是什么?你把这个角色的本份做到位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