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TIPI

PHP内核中的异常基类

PHP内核中的异常基类

<<思考PHP语言三:异常处理>>中有说到异常的定义:异常处理是指在语言中能够使程序按照一种标准的方法对于某些运行时错误和其他程序所检测到的异常事件做出反应。异常发生的时间是不可以确定的,如果一种语言不包括异常处理机制,这就会给语言带来额外的复杂性。对于异常的处理有三种方案,而PHP5使用的是将一个异常处理独立出来,作为专门的子程序或类存在。

Exception是PHP中所有异常的基类,自从PHP5.1.0开始引入,自此,我们可以以面向对象的方式处理错误。 Exception类的声明如下:

 
 Exception {
        /* 属性 */
        protected string $message ;
        protected int $code ;
        protected string $file ;
        protected int $line ;
 
        /* 方法 */
        public __construct ([ string $message = "" [, int $code = 0 [, Exception $previous = NULL ]]] )
        final public string getMessage ( void )
        final public Exception getPrevious ( void )
        final public int getCode ( void )
        final public string getFile ( void )
        final public int getLine ( void )
        final public array getTrace ( void )
        final public string getTraceAsString ( void )
        public string __toString ( void )
        final private void __clone ( void )
    }

其中message表示异常消息内容,code表示异常代码,file表示抛出异常的文件名,line表示抛出异常在该文件中的行号。下面从 PHP内核的角度说明这些属性及对应的方法。

message表示异常的消息内容,其对应getMessage方法。message是自定义的异常消息,默认为空字符串。对于PHP内核来说,创建Exception对象时,有无message参数会影响 getMessage方法的返回值,以及显示异常时是否有with message %s等字样。message成员变量的作用是为了让用户更好的定义说明异常类。

code表示异常代码,其对应getCode方法。和meesage成员变量一样,code也是用户自定义的内容,默认为0。

file表示抛出异常的文件名,其对应getFile方法,返回值为执行文件的文件名,在PHP内核中存储此文件名的字段为 EG(active_op_array)->filename 此字段的值在生成一个opcode列表时,PHP的内核会将此前正在编译文件的文件名赋值给opcode的filename属性,如生成一个函数的op_array,在初始化op_array时,会执行上面所说的赋值操作,这里的赋值是通过编译的全局变量来传递的。当代码执行时,EG(active_op_array)表示正在执行的opcode列表。

line表示抛出异常在该文件中的行号,其对应getLine方法,返回整数,即EG(opline_ptr)->lineno。对于每条PHP脚本生成的opcode,在编译时都会执行一次初始化操作,在这次初始化操作中,PHP内核会将当前正在编译的行号赋值给opcode的lineno属性。 EG(opline_ptr)是PHP内核执行的当前opcode,抛出异常时对应的行号即为此对象的lineno属性。

除了上面四个属性,异常类还包括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异常的追踪信息。在异常类中,通过getTrace方法可以获取这些信息。此方法的作用相当于PHP的内置函数debug_backtrace。在代码实现层面他们最终都是调用zend_fetch_debug_backtrace函数。在此函数中通过回溯PHP的调用栈,返回代码追踪信息。与getTrace方法对应还有一个返回被串化值的方法getTraceAsString,以字符串替代数组返回异常追踪信息。

在构造函数中,从PHP5.3.0增加$previous参数,表示异常链中的前一个异常。在catch块中可以抛出一个新的异常,并引用原始的异常,为调试提供更多的信息。

PHP变量的CV类型

PHP变量的CV类型

在我们使用VLD扩展查看PHP生成的中间代码时,经常会看到有这样一项:compiled vars: !0 = $a,或者如果使用更加详细的 -dvld.verbosity=3参数,会看到IS_CV,IS_VAR等类型。这里所说的Compiled vars和IS_CV都与今天我们所要了解的CV类型有莫大的关系。

CV者,Compiled variable也。
CV类型是PHP编译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变量类型,以类似于缓存的方式,提高某些变量的存储速度。
与CV类型同一级别的类型还有:

	#define IS_CONST (1<<0)
	#define IS_TMP_VAR (1<<1)
	#define IS_VAR (1<<2)
	#define IS_UNUSED (1<<3) /* Unused variable */
	#define IS_CV (1<<4) /* Compiled variable */

比如最常见的赋值语句:$a = 10;

以php -dvld.active=1 -dvld.verbosity=3 test.php(这段代码在放在test.php文件中)查看。

 
	function name:  (null)
	number of ops:  3
	compiled vars:  !0 = $a
	line     # *  op            return  operands
	----------------------------------------------
	   2     0  >   EXT_STMT       RES[  IS_UNUSED  ]         OP1[  IS_UNUSED  ] OP2[  IS_UNUSED  ]
		 1      ASSIGN                 OP1[IS_CV !0 ] OP2[ ,  IS_CONST (0) 10 ]
	  13     2    > RETURN                 OP1[IS_CONST (0) 1 ]

如上我们可以知道10的类型为IS_CONST,$a的类型为IS_CV。

这里的CV类型在代码运行时存储在哪呢?在什么时候能起到性能优化的作用?

我们知道PHP中间代码运行的数据大部分都放在全局变量execute_data中,对于这个变量我们通常以EX(element)的方式调用,如EX(CVs)、EX(opline)等等。通过对execute_data所有字段的查阅我们可以大概知道CV类型变量存放在EX(CVs)中。

如何判别呢?
同样,以上面的简单赋值语句为例,依据其中间代码(ZEND_ASSIGN),操作数的类型(IS_CV和IS_CONST),可以得出其中间代码最终执行的函数为:ZEND_ASSIGN_SPEC_CV_CONST_HANDLE。在此函数中,对于操作数据处理:

	zval *value = &opline->op2.u.constant;
	zval **variable_ptr_ptr = _get_zval_ptr_ptr_cv(&opline->op1, EX(Ts), BP_VAR_W TSRMLS_CC);

op2为右值,op1为左值,左值的查找处理是_get_zval_ptr_ptr_cv。如下:

	static zend_always_inline zval **_get_zval_ptr_ptr_cv(const znode *node, const temp_variable *Ts, int type TSRMLS_DC)
	{
		zval ***ptr = &CV_OF(node->u.var);
 
		if (UNEXPECTED(*ptr == NULL)) {
			return _get_zval_cv_lookup(ptr, node->u.var, type TSRMLS_CC);
		}
		return *ptr;
	}
 
	// 函数中的CV_OF宏定义
	#define CV_OF(i)     (EG(current_execute_data)->CVs[i])

上面的函数和宏定义道出了CV这个类缓存机制的实现过程和CV类型的存储位置。

在函数中,程序会先判断变量是否存在于EX(CVs) – 这就是存储位置,如果存在则直接返回,否则调用_get_zval_cv_lookup,通过HashTable操作在EG(active_symbol_table)表中查找变量。虽然HashTable的查找操作已经比较快了,但是与原始的数组操作相比还是不在一个数量级。这就是CV类型变量的性能优化点所在。

以上是变量的赋值操作,也是变量的创建过程,与此对应,在变量销毁时PHP内核应该会对此种类型的变量执行清除HashTable和数组两个操作,以unset操作为例,针对IS_CV类型的变量,其中间代码最终会执行ZEND_UNSET_VAR_SPEC_CV_HANDLER。在此函数中不管是ZEND_QUICK_SET类型的操作,还是常规的unset操作,都会对HashTable(EG(active_symbol_table)或target_symbol_table)和数组(EX(CVs)和ex->CVs)执行清除操作。

PHP执行过程中的数据

PHP脚本在内核中一般会经过词法解析,语法解析、编译生成中间代码,执行中间代码这样四个大的步骤。其中,第四个步骤,执行中间代码PHP内核默认情况下是通过zend/zend_vm_execute.h文件中的execute函数调用执行完成,对于所有的中间代码,默认实现是以按顺序执行,当遇到函数等情况时跳出去执行,执行完后再回到跳出的位置继续执行。

与过程相比,过程中的数据会更加重要,那么在执行过程中的核心数据结构有哪些呢? 在Zend/zend_vm_execute.h文件中的execute函数实现中,zend_execute_data类型的execute_data变量贯穿整个中间代码的执行过程, 其在调用时并没有直接使用execute_data,而是使用EX宏代替,其定义在Zend/zend_compile.h文件中,如下:

#define EX(element) execute_data.element

因此我们在execute函数或在opcode的实现函数中会看到EX(fbc),EX(object)等宏调用, 它们是调用函数局部变量execute_data的元素:execute_data.fbc和execute_data.object。 execute_data不仅仅只有fbc、object等元素,它包含了执行过程中的中间代码,上一次执行的函数,函数执行的当前作用域,类等信息。 其结构如下:

typedef struct _zend_execute_data zend_execute_data;
 
struct _zend_execute_data {
    struct _zend_op *opline;
    zend_function_state function_state;
    zend_function *fbc; /* Function Being Called */
    zend_class_entry *called_scope; 
    zend_op_array *op_array;  /* 当前执行的中间代码 */
    zval *object;
    union _temp_variable *Ts;
    zval ***CVs;
    HashTable *symbol_table; /* 符号表 */
    struct _zend_execute_data *prev_execute_data;   /* 前一条中间代码执行的环境*/
    zval *old_error_reporting;
    zend_bool nested;
    zval **original_return_value; /* */
    zend_class_entry *current_scope;
    zend_class_entry *current_called_scope;
    zval *current_this;
    zval *current_object;
    struct _zend_op *call_opline;
};

在前面的中间代码执行过程中有介绍:中间代码的执行最终是通过EX(opline)->handler(execute_data TSRMLS_CC)来调用最终的中间代码程序。 在这里会将主管中间代码执行的execute函数中初始化好的execture_data传递给执行程序。

zend_execute_data结构体部分字段说明如下:

  • opline字段:struct _zend_op类型,当前执行的中间代码
  • op_array字段: zend_op_array类型,当前执行的中间代码队列
  • fbc字段:zend_function类型,已调用的函数
    called_scope字段:zend_class_entry类型,当前调用对象作用域,常用操作是EX(called_scope) = Z_OBJCE_P(EX(object)), 即将刚刚调用的对象赋值给它。
  • symbol_table字段: 符号表,存放局部变量,这在前面的<< 第六节 变量的生命周期 » 变量的作用域 >>有过说明。 在execute_data初始时,EX(symbol_table) = EG(active_symbol_table);
  • prev_execute_data字段:前一条中间代码执行的中间数据,用于函数调用等操作的运行环境恢复。
    在execute函数中初始化时,会调用zend_vm_stack_alloc函数分配内存。 这是一个栈的分配操作,对于一段PHP代码的上下文环境,它存在于这样一个分配的空间作放置中间数据用,并作为栈顶元素。 当有其它上下文环境的切换(如函数调用),此时会有一个新的元素生成,上一个上下文环境会被新的元素压下去, 新的上下文环境所在的元素作为栈顶元素存在。

在zend_vm_stack_alloc函数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PHP内核中的优化。 比如在分配时,这里会存在一个最小分配单元,在zend_vm_stack_extend函数中, 分配的最小单位是ZEND_VM_STACK_PAGE_SIZE((64 * 1024) – 64),这样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控制内存碎片的大小。 又比如判断栈元素是否为空,在PHP5.3.1之前版本(如5.3.0)是通过第四个元素elelments与top的位置比较来实现, 而从PHP5.3.1版本开始,struct _zend_vm_stack结构就没有第四个元素,直接通过在当前地址上增加整个结构体的长度与top的地址比较实现。 两个版本结构代码及比较代码如下:

// PHP5.3.0
struct _zend_vm_stack {
    void **top;
    void **end;
    zend_vm_stack prev;
    void *elements[1];
};
 
if (UNEXPECTED(EG(argument_stack)->top == EG(argument_stack)->elements)) {
}
 
//  PHP5.3.1
struct _zend_vm_stack {
    void **top;
    void **end;
    zend_vm_stack prev;
};
 
if (UNEXPECTED(EG(argument_stack)->top == ZEND_VM_STACK_ELEMETS(EG(argument_stack)))) {
}
 
#define ZEND_VM_STACK_ELEMETS(stack) \
((void**)(((char*)(stack)) + ZEND_MM_ALIGNED_SIZE(sizeof(struct _zend_vm_stack))))

当一个上下文环境结束其生命周期后,如果回收这段内存呢? 还是以函数为例,我们在前面的函数章节中<< 函数的返回 >>中我们知道每个函数都会有一个函数返回, 即使没有在函数的实现中定义,也会默认返回一个NULL。以ZEND_RETURN_SPEC_CONST_HANDLER实现为例, 在函数的返回最后都会调用一个函数zend_leave_helper_SPEC。

在zend_leave_helper_SPEC函数中,对于执行过程中的函数处理有几个关键点:

  • 上下文环境的切换:这里的关键代码是:EG(current_execute_data) = EX(prev_execute_data);。 EX(prev_execute_data)用于保留当前函数调用前的上下文环境,从而达到恢复和切换的目的。
  • 当前上下文环境所占用内存空间的释放:这里的关键代码是:zend_vm_stack_free(execute_data TSRMLS_CC);。 zend_vm_stack_free函数的实现存在于Zend/zend_execute.h文件,它的作用就是释放栈元素所占用的内存。
  • 返回到之前的中间代码执行路径中:这里的关键代码是:ZEND_VM_LEAVE();。 我们从zend_vm_execute.h文件的开始部分就知道ZEND_VM_LEAVE宏的效果是返回3。 在执行中间代码的while循环当中,当ret=3时,这个执行过程就会恢复之前上下文环境,继续执行。

更多内容请请移步TIPI项目